CN / EN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罗毅:推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一)

发布时间:2010-11-29 16:38:00阅读次数: 分享到:

以下是引用片段:
核心提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蓝图已经绘就,征程已经开启,目标任重道远,前途一片光明。

  和谁对话?

  罗毅,1956年11月出生,彝族。昆明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保护治理工程专业毕业。曾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冶金环保研究所干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治理工作。1992年9月调入国家环保局,先后任科技标准司科技处副处长、处长;2001年9月任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副司长;2008年9月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为什么对话?

  不管是在日常工作、科研攻关,还是重大事件的环境应急工作中,环境监测队伍总是冲锋在前。我国有一支由2500多个环境监测站、5万多名环境监测人员组成的队伍,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则是走在这支队伍最前面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总站即将迎来建站3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总站站长罗毅。

  对话人  罗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邹静昭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和世界先进环境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国环境监测信息生产能力弱,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阻碍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推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实现环境监测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总站30年的成长历程
  关键思路
    

  在中国的环境监测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

  记者:如果把30年前刚刚组建的总站比作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30年的历练,现在的总站已经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作为总站现任站长,回顾总站这30年的成长历程,您会给出怎样的评价?

  罗毅:一是总站在中国环境监测史中具有特殊地位。总站于1979年底由国家批准建设,1980年正式组建。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环境监测任务,引领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为国家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监测信息、报告及技术支持,对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虽然总站并不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监测站,但是,总站是全国监测系统的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质量保证中心和培训中心。在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总站的指导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环境监测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环境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壮大。因此,总站在中国环境监测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

  二是总站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阶段,总站始终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的宗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以“六五”和“七五”期间建设的64个重点监测站为骨架,组建并不断GESEP完善了全国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建成了全国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噪声、生态遥感、酸沉降、沙尘暴、三峡工程等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以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为抓手,不断提高综gesep.com合分析水平。每年编写30多种1500多份各类环境质量报告,环境监测成果的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建立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为主体,逐步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以《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为代表,研究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及大部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和方法。

  ——以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监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自动监测技术发展,提升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国家投资建设了126台(套)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80多台(套)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了覆盖我国主要水体的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自gesep全球节能环保网动监测网络,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或预报。

  ——以“3S”技术为手段,构建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系统。新建了总站环境监测业务大楼,建设了大屏幕演示及自动监测信息联网系统,提高了环境质量表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以加强仪器装备和技术储备为重点,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响应能力。研究编著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技术》,配备了多套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应急监测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应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技术协调和指导作用。

  ——以质量控制考核和质量监督为主线,强化质量管理工作。从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拓展到空气、污染源、近岸海域等领域的质控考核和质量监督,从实验室质量控制发展到初步开展全程序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以改善监测业务用房条件和增加人员编制为基础,加强总站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新建了1.5万平方米的监测业务大楼,建设了现代化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大型精密仪器。此外,总站人员编制增加到了190人,为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人才保证。

  ——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目标,强化监测科研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30年来,总站共承担科研课题28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0余项,撰写各种专业书籍、译著120余部。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初步建立了以院士为龙头,研究员为主干,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人才梯队。

  三是经过30年的历练,总站孕育了一种宝贵的精神。1980年,总站刚刚组建时,只有一排活动板房,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当宿舍,夏天酷热难当,冬天寒冷异常。同时,总站还存在着设备不足、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当时,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西平主管监测工作,他不仅工作经验丰富,而且总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一任站长程滨是经过长征锻炼的老领导,意志坚定,作风扎实,总工程师缪天成是化工方面的专家,工作上精益求精,这3位前辈是总站起步时的代表。在他们的带领下,总站的同事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在艰苦的条件下承担起了繁重的监测任务。他们是总站的开路先锋,他们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宝贵精神传承至今。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总站的引领下,我国监测http://www.gesep.com大军昂扬奋进、锐意进取,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要工作中,在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急监测、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等重大环境事件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是中国环境监测事业目前正处于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及时、准确、针对性强的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判断环境形势,客观评价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对环境监测的深度、广度、精度、代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开展环境国际合作和履行环境国际公约,需要以科学的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环境保护成果和检验履约成效。当前发达国家环境监测的因子、手段、污染物种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监测质量管理、科研、环境质量的表达方式等不断创新发展,如果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跟不上,将丧失话语权,使我国在环境外交上陷于被动。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和世界先进环境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国环境监测信息生产能力弱,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阻碍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方位,环境保护部党组提出要推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实现环境监测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如果不转型,环境监测事业的提升发展将成为空话,大好机遇将白白丧失。如果转型成功,全国环境监测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开启新的航程。因此,总站到了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版权所有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皖ICP备170110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048号
百度统计